“活捉了联军代表,英法联军必会军心大乱,不战自溃。”
“然而实际上,联军代表只是一个精于翻译的外交官罢了。”
赵匡胤:大清的皇帝和大臣都是在干什么,为什么朕看不懂他们的操作?
咸丰周而复始的谜之操作完全把他看蒙了,他实在是无法理解堂堂一朝皇帝办起事来稀里糊涂的。
先是派大臣去谈判,谈判完后,又要反悔,要求再谈判。
想要御驾亲征攻打敌人,可结果又撤换大臣和敌人议和。
结果谈判又陷入争执不下的情况,最终导致谈判破裂。
最后更是不惜激怒敌人,让大臣去抓捕敌人的使者。
一通反复无常的操作下来,他是无法理解咸丰的想法的。
可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昏聩至极的统治者,才致使大清最后的惨败吧!
“9月18日,也就是联军代表被逮捕的第二天。”
“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在拿下通州之前,英法联军与清军在张家湾大战一场。”
“此战清军总兵力超过3万,其中有一万人是蒙古骑兵,英法联军兵力4000。”
“张家湾这地是一片平原,十分的开阔,非常适合蒙古骑兵发动冲锋。”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以一万蒙古骑兵配上2万后援,对战4000敌军。”
“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那样的战斗是必胜无疑的,科尔沁亲王的部署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当时不是1260年的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时代,而是1860年热兵器成为战争主流的时代,所以这场战役没有悬念。”
“开战之后,英法联军首先发动进攻,科尔沁亲王派遣骑兵包抄英法联军的侧翼。”
“当蒙古骑兵冲入战场后,立即遭到联军枪林弹雨的打击,瞬间倒下一大片。”
“科尔沁亲王看到骑兵损失惨重,决定撤出骑兵,以步兵接防。”
“可是骑兵后撤时,由于马匹受惊,竟然冲向了后面赶来的步兵队列,于是清军的阵脚顿时大乱。”
“联军抓住时机,先以炮火猛攻,最后发起步兵冲锋,打得清军瞬间全线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