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40章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10/14)
该做的就是紧紧盯着两宫太后,避免两宫太后和他人在暗中串联。

    而且肃顺更愚蠢的就是分化了手中的兵权,让慈禧太后安插人手。

    他就没搞明白肃顺怎么想的,都已经和两宫太后闹得水火不容了,怎么还能不防着对方呢?

    尤其兵权是敏感问题,在慈禧太后出招的那一刻,就应该直接拒绝。

    他只能说肃顺想要独揽大权,但可惜政治觉悟太低,完全看不到其中的凶险。

    对手都已经在暗中准备了,可笑肃顺还毫不知情。

    “9月10日,一个叫董元淳的御史上了一道《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给两宫太后。”

    “说皇上年幼,应该由太后垂帘听政,并另选近支亲王,如恭亲王辅政。”

    “这道看似不点名,实则要求八大臣交权的奏书传到避暑山庄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轩然大波。”

    “肃顺当时猜测,董元淳区区一个五品御史,竟敢挑战咸丰的遗诏。”

    “如果他不是疯子,那就是背后有人指使,而这个人肯定就是两宫太后。”

    “不过肃顺明显猜错了,董元淳和两宫太后素无瓜葛。”

    “他是咸丰二年的进士,其恩师是四朝元老周祖培。”

    “而周祖培是体仁阁大学士,顾命八大臣中没有内阁大学士。”

    “如果让八大臣执政,内阁的元老们捞不到半点好处,所以当时能指使董元淳上奏书的人只能是周祖培。”

    “而周祖培掺和进了八大臣与两宫太后的权力斗争,那就说明恭亲王在京城拉拢了朝中元老的支持,这对八大臣而言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

    “几天后,兵部侍郎带兵到热河哭丧。”

    “自从八里桥之战后,北京也好,热河也罢,其实都没有多少清朝的正规军。”

    “当时手上还握有兵马的人只有三个,一个是兵部侍郎,大概1万多人。”

    “二是僧格林沁,手下还有几千人。”

    “三是管着热河兵马的端华,也有大概几千人。”

    “兵部侍郎的兵马多于端华,这时候他的态度很关键。”

    “如果他支持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