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袁世凯支持共和,逼迫大清皇帝退位。
毕竟他的心愿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解放中华儿女,而不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只要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哪怕把权力让出来都没有关系。
可他哪里能想到,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还不满足,还想着恢复帝制自己做皇帝。
他带领革命党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结束不合时宜的帝制,可不是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的。
“载沣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辞去摄政王,退隐王府。”
“自此开始,载沣再也不过问政事。”
“其实相比于八旗少壮派中的顽固派,载沣其实是开明派。”
“载沣留过洋,见过世面,知道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唯有立宪才有一丝前途。”
“可是在大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载沣怂了。”
“为了巴结顽固派,他大开历史倒车,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
“载沣从风口浪尖脱身后,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又站了出来。”
“他反对议和,反对清帝退位,甚至一度要与袁世凯兵戎相见。”
“袁世凯不方便动手,就找到革命党人彭家珍,借用彭家珍的一腔热血炸死了良弼。”
“良弼之死,对时局影响很大。”
“满清亲贵被吓得不轻,或请假或出走,当天去上朝者寥寥无几。”
“禁卫军听说良弼死了,顿感失去主心骨,也是人心惶惶。”
“为了安抚禁卫军,袁世凯让冯国章担任禁卫军统领。”
“冯国章到任后,善待军官,关爱士卒,让禁卫军重新找到了主心骨。”
“就这样,清政府重金打造的御林军间接被袁世凯收编了。”
“搞定了禁卫军,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便发动北洋军将领对隆裕太后实行兵谏。”
载沣:君主立宪制说的容易,可真到了自己头上,却是万般不愿意的。
他心中清楚专制统治无法长久,只会导致大清帝国走向灭亡。
他年轻的时候出洋留学,见识过西方的世界,知道西方是什么样子。
欧洲实行君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