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终前看到你了,现在托孤于你也无所遗憾了。”
“当天魏明帝曹叡去世,太子曹芳即位,年仅八岁。”
“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受遗诏辅佐少主,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3000人,共执朝政。”
嬴政:曹家的这些君主也太短命了吧,也难怪引起了司马懿的觊觎之心。
他在感叹曹家帝王短命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太能活了,硬生生的熬走了曹家三代。
看来,活得长久才是最大的优势。
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又或是曹叡,都不是昏庸之辈,完全可以镇住司马懿。
哪怕司马懿再有野心,只要这三代君主在世,司马懿就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只是有些可惜,这三代君主就没有一个长命的。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硬生生给司马懿创造了造反的最佳土壤。
“曹爽想要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
“于是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但朝臣们认为以前的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很不吉利,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
“公元240年,日本来朝纳贡,周边等诸国都派遣使者来献。”
“起初,魏明帝曹叡喜爱大修宫室,建制非常奢靡豪华,百姓多为其苦。”
“到魏帝曹芳在位期间,经过司马懿的上奏,全部罢除了大修宫室的劳役。”
“曹魏节用务农,国力大增,各国都来朝见。”
“公元241年,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全从率军数万出淮南。”
“诸葛克攻六安,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扎中。”
“司马懿自请出兵征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却以为不然。”
“6月,司马懿统军增援,他知南方暑热低温,大军不宜持久在此,所以派轻骑挑战。”
“朱然不敢应战,于是便休养士卒,兼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
“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周口被魏军追上。”
“吴军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