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即周武王。”
嬴政:姜太公于周文王时进入统治集团,成为主掌军政的核心人物。
商纣王时期,周朝在商朝西方崛起,为了摆脱商朝控制,向东开拓。
面对周朝不敌商朝的情况,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确定先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渐进灭商方略。
为隐蔽周文王的谋略企图,实行韬光养晦之策。
采取建商宗庙以祭祀商王先祖、率领商朝叛国之人臣服于商、向商纣王贡献宝物等手段,制造恭顺商纣王的假象,使商纣王消除了怀疑之心。
商纣王赏赐周文王征伐西方大权,而将商朝的主要力量用于对付东方,为周文王发展实力造成良机。
姜太公深知国家兴亡在于民心向背,针对商朝严苛刑罚,建议周文王以德行收揽人心。
姜太公的谋略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增强周文王的实力。
比如对内发展生产,优待年老、残疾之人。
废除奴隶酷刑,缩小施刑范围。
制定不准收留逃亡奴隶的法律,取得奴隶主贵族拥护。
对外调解虞、芮两国矛盾,广泛争取其他贵族。
到了周文王晚年,形成内部稳定,诸侯各国人心向周的局面。
后来又趁着商纣王用兵东夷的时机,逐个剪除商朝的羽翼,扫清东进灭商障碍,对商形成进逼之势。
“周武王在继承王位的第二年,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便东征商纣以观察诸侯是否能聚集起来。”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太公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
“大军到达后,各国诸侯相继到来,纷纷认为商纣王可以讨伐了。”
“姬发见目的已经达到,遂拒绝继续进兵,与诸侯约期会盟后退师回来。”
“过了两年,商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
“此时商纣内部已经分崩离析,纣王已陷于众叛亲离的地步。”
“姬发认为伐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派遣大军出兵东征灭商。”
“发兵时,姬发占卜得到的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