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暴揍燕国,攻打韩国,吞并宋国。”
“在吞并了天下膏腴之地后,齐国一跃成为了力压秦国的超级大国,天下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那会儿的齐王真是飘了,你听他的,他打你,你不听他的,他也打你。”
“可由于太霸道,终于遭到五国攻打。”
“齐国几乎亡国,齐王也被杀。”
“经过这一番动乱后,稷下学宫也解散了,荀子只能逃离了齐国。”
“因为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关系不错,荀子就投奔了黄歇成为门客。”
“借助了黄歇的影响力,荀子也有机会结识了更多楚国的社会名流。”
“并考察了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风土人情等,为日后他在南陵为政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虽说孔孟之道是历代帝王推崇的,但真正的统治思想则是荀子的外儒内法。
荀子年少时去齐国游学,学习孔子之道。
在稷下学宫跟群儒论辩,又博众家所长。
于是思想渐渐自成一系,但仍属于儒学范畴。
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
荀子以孔子为圣人,反对孟子的哲学思想,认为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
孟子以义为大旗,占领道德制高点,提出了人性本善理论。
认为仁义礼智四种善德,是每个人生来就俱有的。
孟子又说水向东还是向西流的确无法判断,但水一定是向下流的,绝不会向上流。
人的天性就是善良,至于那些不善良的人,本非是他们天生不善良,而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荀子在稷下学宫博众家所长,虽以孔子思想为主,但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正。
通过观察人性,得出人性本恶的观点。
荀子认为,所谓的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
荀子认为人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
荀子的性恶论得到其他学派的认可,但被儒家抨击,儒生认为荀子是离经叛道的。
来自儒生的抨击,让荀子感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