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迷惑,思想上的痛苦让他决心去秦国走走,希望能得到顿悟。
荀子所处的时代,秦国已经是天下第一强国,跟齐国并称西东二帝。
跟齐国不同,秦国不兴私学。
但精英人士纷纷入秦效力,且取得不错的功业。
秦国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凡事讲实用,不喜空谈理论。
法家是儒家最强大的劲敌,在法家的光辉下,儒家学者根本无法执一国之牛耳。
于是只能在人性、治国理论上深研,渐渐脱离了实际,变得虚幻起来。
荀子入秦,就是想从对立面的法家寻求灵感,以便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事实证明,荀子的这一决定非常正确。
荀子正是因为入秦看到了秦国的一切,这才对法家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成为儒法兼通的一代宗师。
“公元278年,齐襄王六年。”
“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齐国终于恢复了些元气。”
“齐襄王于是赶紧召集失散的学士们,准备重开稷下学宫,荀子也从楚国返回了齐国。”
“荀子前脚刚一走,楚国就遭了大殃了。”
“秦将白起水淹城池,淹死了几十万老百姓后。”
“又攻破了都城,烧毁了楚国的祖庙,并占领了楚国的半壁江山。”
“大诗人屈原也觉得楚国完蛋了,直接投江自杀。”
“由于齐国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灾难,所以荀子非常想在齐国施展才华,改变其国运。”
“但荀子跟齐襄王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后,对方根本没有兴趣。”
“事实证明,齐襄王确实是庸才,一辈子没有什么大作为。”
“但他还是很尊敬荀子的,拜荀子为清大夫,并让其主持稷下学宫的重建和恢复工作。”
“这段时间是荀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也是他的思想理论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之所以这么说,从荀子到秦国后的态度和他在楚国治理地方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在齐国待了十几年后,齐惠王去世,齐王建继位,齐国的政局又开始乱了。”
“财政没有钱,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