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
“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
“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
“他对苏轼褒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
“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
“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复古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张居正:欧阳修住持的这一场科考,成为了千古第一榜。
当时担任翰林院学士的欧阳修,深刻知道当时无论是文章还是诗歌,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关注的也是辞藻声律。
如果要改变这种现象,真正为国家选出有用的人才,必须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欧阳修早已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对文坛风气的改革就落在欧阳修的身上。
欧阳修成就了这一场千年科举第一榜,以及他那几名不可一世的学生。
宋仁宗亲自主持殿试,对这届学子非常满意。
所有参与殿试者都赐予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一个不落。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