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了。
其三,明宪宗新君继位,行事需得收敛。
很简单,明英宗留下了一批天顺年间的老臣。
其中很多人是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的重臣,一个个对刚刚上台的明宪宗盯得很紧。
而此时的明宪宗也并未完全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底,所以做事还是有顾虑的。
其四,明宪宗生母周太后,并不待见万贞儿。
婆媳问题,同样存在于皇室。
周太后非常清楚明宪宗对于万贞儿的情感依赖,这其中甚至掺杂了一定的恋母情节。
作为生母的周太后,自然对于这个从自己这抢走了儿子归属感的女人,心存妒忌。
更重要的一点是,周太后与万贞儿两人是同龄人。
这就是为什么明宪宗在成化元年,遵循了先帝英宗的意愿,册封吴氏为皇后。
青春靓丽的吴氏贵为国母,自恃位尊,自然不把徐娘半老的万贞儿放在眼里。
当吴皇后发现明宪宗在大婚之后依旧整宿整宿地在万贞儿那时,开始妒火中烧。
终于有一天,面对吴皇后的不断挑衅,万贞儿忍无可忍开始回击。
据说当时两个人吵得很厉害,吴皇后甚至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
吴皇后这口恶气是出了,但她皇后的位子也算坐到了头。
成婚仅仅一个月之后,吴皇后便被明宪宗废黜了皇后之位,打入冷宫。
经此一役,所有人都看明白了皇帝后宫的局势,再也不会有人去挑战万贞儿的权威。
就连新任继后王皇后更是乖乖地不敢出声,生怕哪一天惹到万贞儿不高兴。
“新皇后王氏吸取吴氏的经验教训,不与万贞儿争宠。”
“至此,后宫中再也没有敢于和万贞儿争宠的人了。”
“万贞儿成了实际上的六宫之主,这为她对朝政施加影响准备了条件。”
“成化二年,36岁的万贞儿生下皇长子。”
“明宪宗朱见深大喜,一个月后将万贞儿由宫女身份晋位到贵妃。”
“同年十一月,婴儿夭折。”
“朱见深为了抚慰万贵妃,并且为了让两人能尽快再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