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竹声作响,极具音韵之美。
芭蕉在风雨中发出悦耳的声响,也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前两联分别从秋景和秋声着笔,表达了诗人对秋日美好的赞颂。
作者笔下,砧声急不可缓,秋意已深,正是赶制寒衣之时。
而秋天日短,檐外日影不长,更显出诗人细腻的写作手法。
古代女子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制作御寒衣服,而砧声已急也从侧面表达出秋意浓厚。
诗人忽然想起,自己的裘破无人缝补、丢弃墙角,也展现出诗人羁旅生涯、俸禄微薄的窘迫处境。
最后一句岂念晏岁多繁霜,抒发了诗人在接近岁尾时难捱严霜寒冷,却洒脱不羁的情趣。
“黄庭坚携全家从汴京到吉州太和县赴任,路过安徽途中他浏览了怀宁县的潜山。”
“元丰四年,黄庭坚到达吉州太和县上任。”
“在任期间,正值朝庭加紧实施王安石新法,推行食盐专卖政策。”
“这项政策本意是为了限制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及对民众的重利盘剥。”
“但是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不法官吏为了谋求暴利和向上司邀功。”
“不顾百姓的实际需要和购买能力,屡屡多报数量,再高价摊卖给百姓。”
“导致民不聊生,黄庭坚在诗作中对这一盐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元丰六年,黄庭坚解官太和县令,调任德州德平镇的监镇官。”
“元丰七年,黄庭坚的儿子黄相出生。”
“这一年的三月,他在路过泗州僧伽塔时。”
“于塔前写了一篇《发愿文》,从此戒荤吃素。”
“抵达德平后,当时的德州通判赵挺之正欲在德州推行新法中的市易法。”
“而黄庭坚认为德州镇小民贫,经不起新法的搜刮。”
“这一分歧导致之后双方不和的局面,以至于后来赵挺之罗织罪名,导致黄庭坚贬死宜州。”
“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继位,即为宋哲宗。”
“因年幼,由太皇太后高氏执政,高氏在政治上倾向旧党。”
“她将王安石一派的新政势力一并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