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路,果然如廖老爷所说,安生的没一点添堵的地方,经过镇子也好,县城也好,看他们的神情带着好奇打量和防备,却并不紧张和驱赶,还有好事儿的当地人主动来找他们问话,打听些灾荒的事儿,得知当地府衙没有积极赈灾后,才变了脸色,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忧心忡忡。
当地不赈灾,那些灾民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死守,要么逃荒,逃荒的话,首选便是京城,所以,这条进京的路,很快就会热闹起来,甚至是乱起来。
许家村的灾民,是走在了最前头,没遇上太大的危机和难处,所以不缺吃喝,休息也得当,个个精神面貌不显颓丧,但真正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呢,那才是要命的,饿极了眼,走投无路,谁知道届时他们会干出啥事儿?
有先见之明的,已经开始竖高墙囤粮了。
这些都跟村民们无关,随着一天天的离着京城越来越近,众人的心情渐渐变得复杂,有兴奋期待,也有忐忑不安,还有茫然无措,到了京城在哪儿落脚,如何活下去,种种现实的生存问题,摆在了眼前。
这天,队伍途径一个镇子,眼瞅着天色不好,阴沉沉似是要下雨的节奏,许怀义便张罗着停下,赶紧找能避雨的地方。
现在快进十月了,一天比一天冷,不禁冻的老人和孩子,都已穿上了夹袄,这要是淋了雨,身体可吃不消。
徐村长也明白这点,可避雨的地方实在不好找,这镇子附近,连座荒庙都没有,这上哪儿躲雨去?
许怀义建议道,“村长叔,镇子上有客栈,也有便宜点的大车店,实在不行,咱们就进去住一晚算了,跟淋雨生病比起来,花那点银子还是值当的,您说呢?”
徐村长没多犹豫,就点头应了,怕村民们舍不得银子,还挨家挨户的去做思想工作,没想到,大家伙儿居然都很配合。
也是,这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都快熬过去了,终不能在这临门一脚跌跟头啊,那多冤枉?
不过,配合归配合,心疼银子也是真,所以村民们大多选了大车店,大车店里的房间简陋些,睡的也是通铺,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能有热水喝,还给提了个火盆子取暖,他们就很是知足了。
总比之前风餐露宿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