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并没有关注曹操在接过他递过去的信函的时候的僵硬脸色,他只是将信函交给曹操,让他找人送到奉高之后就离开了,至于曹操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离开曹操那里之后,杨纪来到寿春大营转悠了几圈,视察一下诸葛亮在出兵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
不能说杨纪不信任诸葛亮的能力,只是诸葛亮的年纪毕竟摆在那里,以前也没怎么接触过行军打仗,也就是之前攻打寿春的时候近距离接触过,尽管诸葛亮的智慧让人放心,但是诸葛亮的那张脸难免让人有些担心他是否会遗落下什么紧要的事情。
“嗯,干的不错,大军开拔前的各项准备都已经差不多了。”杨纪将诸葛亮的工作日志交还给他,并且勉励了一番。
果然不愧是号称不二错的诸葛丞相,哪怕受制于年纪的因素,在各方面的经验有些不足,前两天甚至出现了心态膨胀的问题,但是这些对于诸葛亮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扭转一下心态就能解决。
经验不足可以请教那些老将老兵,这些人在智慧上也许跟不上诸葛亮,但是能在军营混这么久,肯定有着独属于他们的智慧与经验。
“都是营内的老兵们教的好。”诸葛亮谦虚的说道,他被陈曦丢出来的时候,陈曦就跟他们三个说过,若是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有什么不懂的,直接请教同行的老兵就行了,不用有什么心理芥蒂,那样只会让你错失很多机会。
之前,也许是少年人那敏感的情绪,诸葛亮的请教对象基本上都是杨纪,偶尔是曹操和程昱,其他人并不在诸葛亮的考虑的请教范围之内。
直到上次从杨纪那里离开,认识到自己的心态变化之后,诸葛亮才认识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从杨纪曹操程昱这里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他们能教你的也不过是一些上层建筑。
下层做事执行的经验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能由他们去教给诸葛亮,这一切都得要诸葛亮自己去领悟,有些事情如果自己不亲身经历过一遍的话,别人说的再好听那也是放屁。
“那也得你弯下腰认真去请教,他们才会给你指点啊。”杨纪看了一眼诸葛亮随口说道,这回是确定诸葛亮真的有将自己的心态改变过来了。
诸葛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