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贽笑道:“逼近真相就说明不是真相。”
王文龙一愣,不禁也笑起来,他知道李贽所说这话多半是看了自己昨天送给的物理学和数学的科普书,把数学中无限的思想引用到辩论中来了。
“人之是非无定质、无定论。”是李贽很重要的一条观念,他觉得每个人对于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一定的正确和错误。
他因此极力反对儒家,把孔子对于事情的看法当做唯一正确的看法的行为,并且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根本不能推到别人身上。
但王文龙却知道这显然不对,历史观当然是有正确的错误之分的。
现在李贽只面对理学家和他之间的争执,或许这点还看得不清楚,但推演下去就会出问题。
就拿后世中国历史爱好者和韩国历史爱好者之间的争执来说,一些韩国人举出种种说法表示过去整个中国都是韩国人的始祖“檀君”征服的土地,而中国人则说在那时代中国已经有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华夏文明。
如果按李贽的说法,两边都有自己的证据,那就两边都算对,这问题没有定论。
可实际上韩国人能拿出的证据只不过是一本对应中国北宋时期才写出来的《三国遗事》,以及更晚近的《檀君古记》,相比之下佐证中国人观点能拿出的证据则有大量的古代遗址、文物、记录,那自然是中国这边的记载更接近真实历史。
但用李贽的思想去研究,这就只能变成和稀泥。
但是是非无定质、无定论的想法已经是李贽思想之中的核心,李贽不可能放弃,两边讨论半天,谁也不能说服谁。
不过这不影响,两人都对对方颇为赞赏。
一番讨论之后,两人都十分尽兴,李贽请王文龙留下来吃一顿斋饭,王文龙欣然答应,几天之后李贽对前来听讲的学子说了王文龙的见解,然后便公然赞赏说道:“如今天下已非而是以是而非者极多,诸般言论蛊惑人心,能够有烛照万里、纵论古今之见者,非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不可为。你等来听我之讲学算是见识其中一种论断,若论世上何处还有此等能为者,福建王建阳也是一个。”
“虽然我们见解不同,但是他之学问并不在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