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类,70的研究生是随波逐流的,个人目标极不清晰,属于是那种本科没想好干嘛才去读的研究生。
他们的思维很简单:总是认为学历高是肯定没错的。
然后,你会发现他们这类学生,很容易被导师pua。
你不给他派任务,他就会无所事事,不知道干嘛,天天学长学姐读研vlog。
而侥幸读了一个对口工作多的热门专业,或许还能够找到工作。
可如果他的专业偏冷门,或者对口专业去处较差,他们就会失业。
此时,他们或者会被迫加入考公大军,或者会被迫选择读博。
这一类人,他们是‘读书无用论’的最好证明。
然后第二类中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是研究生群体中的20,他们对自己人生规划极其清晰的卷王,主要分布在热门专业。
他们读研的每一步,都自己掐好了节奏。
要不要考证?
6级要不要刷分?
要去哪里实习?
实习什么岗位?
读研,只是他们人生规划的一环。
他们的一切,都按照节奏和规划在走。
还有一种是研究生群体中的10。
他们是从冲着吃学术饭来的。
他们从一进大学目标就非常明确,甚至不少人在本科阶段就锚定了大牛导师。
而后大学四年学习写论文,读研期间目标转移,就是发高分论文,最后也如愿读上博士,而后开天门证道成功。
不同的群体的研究生,真的天差地别,简直是两个物种。
所以要不要读研?这是需要一个对自我的仔细分析,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卿云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读研其实不怎么讲天赋。
但是,读研,是对混子最大的惩罚。
这句话人文社科,理工科都是适用。
因为,‘三年’…甚至这个名词会换成‘八年’,它是时间成本,也是机会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个证道过程,是对心理的极大折磨。
毕竟,正常情况下,当你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