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或多或少都会追求代入感的。
特别是武侠电影。
观众常常带入主角,希望自己能够飞檐走壁,快意恩仇。
就像观众看《射雕英雄传》,是为了看郭靖天赋异禀,喝蛇血,功力大增,和黄蓉结缘,打脸欧阳克,破坏杨康的阴谋诡计。
而不是看郭靖和黄蓉夫妻二人双双战死在襄阳城。
《绣春刀》就跟后者类似。
电影的基调从一开始就定了,压抑,厚重,主角团毫无翻盘的机会。
这样的电影,如果是个文艺片也就罢了,确实有一部分观众吃这一套。
可《绣春刀》是部纯正的商业片。
一部商业片的主角三人组,从头到尾被人当作棋子不说,最后还死的死,逃的逃。
就这个情节设定,观众一进电影院,不可能会有多少代入感的。
观众没有代入感,就不愿意掏钱?
不掏钱怎么来票房?
对于一部纯正商业片来说,别管它故事情节有多符合逻辑,人物设定有多贴切现实,只要票房不高,那就说明这部电影不算成功。
在周墨看来,很多导演都有一种蜜汁艺术追求。
一定要死点重要角色,让观众看难受了,才能够展现出电影的主题。
俗称文青病。
但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导演让观众难受,观众自然也会用脚投票。
看得难受?
那我不看就是了。
所以,这种剧情一定要狠狠地更改。
周墨干脆大笔一挥。
原剧里的悲剧,主角团死人。
改了!
主角性格拧巴,多次被算计,死路一条。
也改了!
不过,这一次他改的不是沈炼。
沈炼三人依旧是锦衣卫的小喽啰,整天过着起早贪黑,却丝毫不见有任何升迁的日子。
他更改的是主角。
周墨的想法是,既然沈炼三人组都这么惨了,观众看了也不会有代入感,那不如就不让沈炼当主角了。
换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