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更加经典的菜,是第一届全国大赛上,获得状元的辽省厨师所创的一道菜。
名为兰花熊掌。
做法上和孔府的仿熊掌类似。
不同的是,辽菜厨师们是用模具,倒出了熊掌的样子来,然后再经过了蒸和烧。
最后在仿制熊掌的周围用雕花摆盘,装点成一种熊掌被兰花簇拥的样子。
当一道一道菜上桌,现场响起越来越多的惊叹声。
现场观摩的人无不为厨师们精湛的手艺惊叹。
尤其是受邀的侨胞和外国人。
过去他们对中餐多少带有一点点的偏见。
在他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中餐就是他们在国外中餐馆见到的那样。
但是今天现场看到这样一场全国最顶尖厨师的比拼。
让他们见识到了,原来中餐是这样的美丽。
林茉莉再次忍不住惊呼:“真是太漂亮了,他们怎么能把菜做的那么漂亮啊?”
作为一个从小经常出入国外中餐馆,在外国长大的混血儿。
林茉莉觉得现场看到的这些菜,简直已经不像是菜了。
“他们做的都像是艺术品一样,这还真的是在做菜吗?”
司徒老先生笑呵呵回应:“他们就是在做菜,我们中华有句古话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说食物应该要精心去制作才可以吃。
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人会比我们中华民众更懂得吃。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林茉莉摇了摇头。
司徒老先生给出回答:“因为我们的美食是源自民间,是勤劳的人民在生活中去创造出来的。
就像是炒这个技法,全世界只有我们中餐里有炒这个技法。
这是因为对古代的平民百姓而言,他们没有很多的资源去做那些耗费大量油和调味料的食物。
但他们有会追求食物的美味,所以他们便创造了炒这种技法,用很少的油和调味料,把食材烹调出美味来。”
接着司徒老先生继续解释:“又因为炒是在很短时间里把菜做出来,为了让食材能够迅速成熟,并且也是便于入味,也就是可以少用调味料。
又在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