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才到,以火场为中心,更大范围的拉开警戒线,防止人群距离过近。
记者没办法靠近医院,也没办法靠近消防员,只得把采访的重心放在围观的人身上。
“你好,我是三秦都市报的记者蔡晓晓,能请问您一个问题嘛?您刚才讨论的孩子,能具体说说嘛?”
“孩子?啥孩子,救人的那个年轻人啊,你是没看到,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好几回冒着大火冲进去救人”
“可怜啊,挺高的一个小伙子,浑身都给烧黑了”
“你啥玩意眼神啊,那是烧黑的?那是熏黑的,那小伙子好样的,他救出来十几人呢,就是不知道他现在咋样了。”
“好人啊,应该申请给他颁发一个好市民奖。”
“对对,那小伙子要是没有工作,我看去消防队就挺合适,这样的人适合吃公家饭”
“”
这俗话说,千人千面,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可当记者采访了一圈,知情的群众,几乎都在称赞刚才救人的小伙。
原本他们来的晚,本意是想多了解这场大火,烧起来后的情况,做一批新闻稿就行了。
谁成想,这反倒还有意外的收获,宣扬救人事迹,树立社会新风貌,一直都是记者们最爱干的事。
主要是关注度高,上面不卡稿啊。
火势还在持续的控制中,一场大火想要浇灭,可没那么容易。
伴随时间的推移,火场外围聚集看热闹的人群,也越聚越多。
同样的,这场大火所带来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采访的记者,从群众手中获得了不少当时拍摄的视频。
西京科技一路的这场大火,是下午五点左右燃起来。
陆院这边的领导,五点半左右就得到了消息。
但这种事情,跟他们军事学院没啥关系啊,都是市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
陈钧救火时,他又没举着牌子冲进火场,更没穿军装。
短时间内,真实的情况压根传不到这边。
一直到晚上六点半左右,火势勉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不会在蔓延。
此时,陆院本科院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