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以我方迫榴炮为诱饵,吸引敌军火力,破坏其突击重心,南线重装坦克立刻迎战,主动出击。”
“命令,后方迫榴炮放弃两翼蓝军,集中南线轰炸。”
说到这,郭向南稍作停顿。
而后才悠悠道:“陈参谋长纵线爆坦克战术不错,很有创意,但却太小家子气了。”
“去执行吧!!”
“是!!”
红军指挥部命令下达。
集群北面原本躲避炮轰的红军一营红军步兵,如潮水般流入战场,从战车旁不断穿梭,朝着南线汇聚。
同一时间,两翼防守的迫榴炮连也在朝着南线汇聚。
作为南线最可靠的重坦防线,同样在机动。
有一点我们要知道,机动过程中的红军,为保证地面装甲运动以及步兵出动,必然要在两翼放出武装侦查营,技术侦查部队也就是作战支援营。
在侧翼延伸两公里的保护线。
毕竟,机动突击过程最考验战役陆军群的协同能力,很致命的时机和位置选择。
若是突击出动过程中,被别的蓝军分队突然针对,可以很轻松的破坏红军组织能力。
简单来说,那就是陆群是一个立体的推进作业体系存在。
正常情况下,侧翼伏击是难了点,但蓝军这么多支分队过来,谁也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拼着战损,突然转向啊。
红军主动出击,迎战蓝军。
苍凉且悲壮的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红军二营坦克连加上一营火力协助,始终保持着紧密的突击队形结构,在基本编队方面,将近30辆坦克,以5辆为一组,分成5组,加三辆指挥坦。
三角突击序列,冲击坦在前,两翼跟在冲击坦后方的次坦和三坦,间距拉长一百五十米,整体纵线三百米,给游动的装甲车,和作为诱饵的迫榴炮车留出缝隙。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红军队形侧翼的3号坦,炮塔角度是不一样的,根本不像冲锋坦和次坦瞄准前方。
他们是侧位瞄准。
这种做法,可以在突击模式当中,防备蓝军装甲突然迂回机动,环形绕开突击队形中路。
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