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知道了,但是做事情总要有所取舍。
现在朱威这边差的是什么?
差的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而是精于一道之人才。
粮食产量要提高,火器要发展,医学要更新,材料强度要提升,各种基础生产手段也要进步…
等等等等的事情,不是靠朱威一人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宋应星和徐光临几人就可以实现的。
万人照本宣科往前走,不如天才灵机一动带来的进步大。
这就是朱威要所有人都入学堂的原因。
不论男女都会有很聪明的人,都会有开窍的人,这些人学习过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不同领域,必然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
一城千人,十城万人,百城十万人,只要有一个能够出头的,就不亏。
给外人说的所谓全民教育,其实都是骗人的,如今强敌环绕,一步踏错就会跌入万丈深渊的时候,花费这么多只是图个名声?
错了,这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如今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上上之举。
孩童在现代属于脱产人员,也就是不直接参与正常社会分工与生产的人员,也没有太大的劳动力,在此时虽说也能顶半个劳动力,但是与技术更新的角度来看,这点劳动力的损失微不足道。
否则为何到了年纪就要分科?就要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行业?
这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实力。
和现代的教育其实差不多,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学习,也只是学习而已,不会跳出知识原本的框架,而有那万分之一的人会突破当下的技术,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进步。
朱威的想法与这些是一样的,都是拿数量赌那万分之一的质量。
不过这种事儿,不能明说,在现代不能明说,在这时候也不能明说。
“你…无可救药,女子读书可以,但是男女共处一室,这点你怎么解释?”
马文晟知道不让女子读书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因为他们这种书香门第或者有钱有权的人家,女子不读书可就太丢脸了,她们家人能读得,百姓就读不得了?没这个道理。
所以只能往男女有别上面做文章了。
朱威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