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仗颇为诡异。
清、吴两军都很谨慎,忙着增兵!
午时1刻,
吴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江北会战的最高指挥官,林淮生来了。
醒目的大纛旗下,
林淮生内罩锁子软甲,外穿吴军制式军服,头戴飞碟盔,骑一匹黑马,威风凛凛。
此时,
战场刮起微风,带来阵阵凉意。
天空并无云彩,故而无阴雨之虞。
……
海兰察身穿镶黄旗棉甲,勒马伫立在军阵之后。
他那鹰隼般的眼睛盯了一阵对面的主帅,不屑道:
“贼酋还是个练家子。”
凉州镇总兵哈马木恭维道:
“在都统面前,什么武林高手都是白给。”
双方的主帅很悠闲,
中低级军官很忙,忙着排兵布阵。
吴军在东,清军在西,中间隔着3里。
清军的阵型有3层。
第1层是副将李久霖的炮营,120门各类口径的火炮。
第2层是延绥镇、河州镇、西宁镇、宁夏镇。
第3层是太原镇、兖州镇、大名镇、南阳镇。
然后是中军,海兰察率一众高级将官所在。800索伦兵护卫中军,同时充当战略预备队。
两翼是凉州镇、肃州2镇马队。
清军调兵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一般都是按比例抽调外省援兵,绝不超过本镇总兵力的5成。
所以这些镇并不是倾巢而出。少的仅有千余人,多的接近三千人。
……
反观吴军,
军阵就比较古怪了。
最前凸出部是第1派遣军4个方阵,以及混杂在方阵周围的散兵小队。
其后是第1军团。
以营为单位,只列3排,在空中望去就像是一条细长的水蛇。再细看会发现其中混杂着很多抬枪手。
再之后,是第2军团的步兵方阵,7个方阵一字排开。
最后是近卫军团和中军。
火炮居然布置在大军的两翼。
总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