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清话事人 > 第583章 感谢京矿和分包制,终于迈入了穷鬼帝国主义的门槛(6/7)
模具浇筑。

    快速成型,然后淬火。

    附近,

    a村的村民,负责加工斧头柄。

    b村的村民,将堆积如山的斧头柄和斧头组装起来。

    c村的村民,负责简单开刃(无需锋利,用户自加工,反正没有差评)。

    最后,

    先装箱,后装船,由海船送去旅顺。

    以棉衣举例:

    由于没有缝纫机。

    附近的村民们从工厂领取半成品和纽扣之后,拿回家完成针线环节,再送回工厂。

    虽然针线水平参差不齐。

    但想来,流民们也不会挑这个理,依旧没有差评。

    质量不重要,数量很重要。

    当然,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总营业额看起来很高,工厂的单件利润率没有那么高。但架不住规模大啊,规模是个可怕的的字眼。

    ……

    浙江人“全民皆商”、“全民皆工”的分包制玩法让同行友商们很焦虑。

    高端的商战,就是偷师。

    既然浙江人已经摸着石头过了河,那江苏广东也可以摸着浙江人过河。

    派几个精明的人去当地转悠打听一圈就明白了。

    直接照抄作业。

    在熟人乡土社会,农夫们在农闲时都可以帮着做点活,成为工厂的灵活雇工。这个模式的风险几乎为  0,双方的信任度都很高,因为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

    慢慢的,模式再升级。

    每一家大型工厂周围都出现了几十上百、乃至更多的下游小作坊。日常合作,互相信任、逐步磨合。

    工厂主们终于悟了。

    把厂子里那些没多少技术含量、但却十分耗时的零件、生产环节外包出去,才是工厂未来发展的道路。

    不需要自己养那么多的专业工人,却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订单。

    灵活、方便、快捷。

    分包模式,看似将利润分给了很多无关的人。

    实际上账不是这样算的。

    工厂增加固定工人,是件大事。一来多交税,二来各种配套措施固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