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内部部门多如牛毛。
工人数量高达数万。
烧砖、盖房子、打家具、医疗、食堂、运输,全部自给自足。
工人、矿工是高度组织的青壮。工厂保卫处的头目是野战军团退役的轻伤士兵。
吴皇一声令下,
工厂长随时可以拉出一支几千人的火枪队乃至内河小型舰队。
一个车间,就是一个步兵连。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野战军团。
枪炮刀矛,能造能修,武德十分充沛。
……
筹建新工厂的思路是成熟的,一切都是复制黏贴。
吴廷从马鞍山重工调来了一批年轻技术工,作为新工厂的班底。
来了,就升 2级。
薪水也翻倍。
三大工厂,皆有带地龙的红砖屋,带公共澡堂的生活区,妥妥的 18世纪文明之光。
对此,工人们优越感爆棚。
除了三大重工和重臣官邸群,普天之下还有哪儿能拥有地暖自由、热水澡自由?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
工厂的锅炉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能,不用来改善工人的生活也是浪费。
……
为了方便运输原煤和铁矿石,工业部在工厂外试铺了第一条路程仅有 11里的蒸汽窄轨铁路。
蒸汽机车头很原始,很笨重,火车速度很缓慢,故障也是层出不穷。
但好歹是真跑起来了。
火车不要推,就能自己跑。
工人们望着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呜呜冒黑烟的机车,笑的很开心。
他们倒没瞧不起简陋的新科技,因为当初马鞍山重工也是这样起步的,筚路蓝缕,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经验。
从 0到 1很难。
从 1到 10就容易多了。
吴廷苦心孤诣,终于培养出了帝国的第一批产业工人。
为了扩大这个群体,吴皇又给三大重工开了个口子——允许他们自办学校,收厂区子弟。
旨意一到,短短几天,崭新的厂属学校就落地了。
工人们骄傲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