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纷纷簇拥过去,盯着地上的沙盘,颇觉新鲜。
敢应皇榜的都有点本事。
这些人在地上制作的沙盘,有河道,高差,湖泊,城池、标注的有模有样。
沙盘作业讲解,几乎都落在了实际。
一,泥沙淤积,河道不畅。
二,洪泽湖是地上悬湖,高家堰是整个黄河防御最脆弱的一环。
三,筑堤坝和泄洪必须一起加强。
借鉴了前人的许多思路,例如明朝潘季驯的“束水攻沙”。
在关键河道筑起堤坝,让河水通过狭窄的河道,流速被迫增加,将河底淤积的泥沙冲入大海。
这个过程很长,每年进步一点点。
……
李郁只是听着。
大臣们倒是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评头论足。
黄河流经豫南、皖北、苏北,最终汇入黄海。洪泽湖作为苏皖两省交界湖泊,起到了在汛期蓄洪的作用。
李郁突然开口:
“洪泽湖,高出沿岸许多。何解?”
众人愣住了。
治黄,就避不开治理洪泽湖。
但是洪泽湖这个问题很微妙,很复杂。本质上讲,不是单纯的水利问题。
……
有一人出列,拱手问道:
“草民请问陛下,治黄工程,朝廷是否有必保?”
“何意?”
“前明治黄,首保先祖皇陵,次保漕运,故而在洪泽湖年年筑堤。高家堰的堤坝越来越高,湖中淤泥越来越多,以至于悬湖越来越严重。当事不可为之时,保皇陵,不保漕运。方案就是开闸,向东泄洪至江苏。”
“前清无皇陵之忧,故而只保漕运,事不可为之时,泄洪至安徽。”
“故而,草民斗胆问陛下,可有必保?”
众人哗然。
……
李郁笑了,打量着此人。
布衣、年轻、瘦削、眼睛里不卑不亢,透着矜持。
“你叫什么?籍贯何地?”
“扬州府兴化县人士,周望,曾是前清生员,家祖曾在河道衙门当过差。”
李郁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