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忙起身道:
“殿下虽也是运筹帷幄,深谙军道。”
“可那扩廓毕竟戎马一生。”
“若是殿下与扩廓对上,恐怕太子殿下也讨不到便宜吧。”
“大将军,末将愿率麾下,前往助阵!”
“末将也愿前往,相助殿下!”
“末将愿意同往!”
“自然自然!”徐达起身冲诸将说道:“太子殿下与扩廓一战必然精彩,我等自然要前去观看。”
“只是军中尚有近四十万元兵需要安置”
徐达说着,将目光转向汤和道:
“汤和大哥,不如你来坐镇中军,暂时安置元兵士卒。”
“本将同诸将一起,前去观战如何?”
“谨遵大将军将令!”
纵然徐达、汤和提前并不知道朱标独自邀战扩廓。
可此时二人却已达成共识。
对于朱标的盘算,二人也算是看明白了。
此次亲征,朱标不愿与将士争抢功劳,甚至是将滔天的功劳拱手送给诸将,这边是恩。
对敌扩廓,无论胜败,这都是威。
恩威同济,日后就算朱标继位久坐朝堂,也绝不会有武将功高盖主的事情发生。
毕竟莫说是这些武将的子侄后辈。
即便是他们自己,此战也都承继了朱标的恩情。
若说功高,谁又能比的过朱标?
如此自然也就没什么功高盖主一说。
如此,将来朱标继位临朝。
眼前这些武将绝不敢将自己视作先帝麾下,看轻朱标这个二世之君。
这些人也绝对不敢在朱标面前恃功傲物,枉礼悖法。
甚至为报答朱标对他们的恩情,
他们、他们的子侄,他们子侄的后代,也会将这份忠君之心,延续到朱标的子孙身上。
或可以说。
在这些老杀才心中,朱标的地位已经和老朱无半分区别。
长远视之。
大明一朝起初的百余年内,不会有战将自视过高,触犯国法。
后起之秀亦是将两代皇帝视作军中前辈,景仰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