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家中之人,也多半是被当地官员、豪强欺压至死。”
“对这些百姓来说,为了鸣冤她绝不敢再相信沿路官府,所以她定是偷偷混过各地关卡。”
“儿臣也相信,沿路官府绝不可能尽数都是贼人帮凶。”
“父皇,总不能因老妇偷过关卡,便将沿路官员尽数处死吧!”
见老朱眼中怒气渐消,整个人也冷静了几分。
朱标上前添茶的同时,柔声说道:
“爹,勋贵案、胡逆案杀了不少官员,也亏得重开恩科,各级地方的官职才没空出太多。”
“可今年还未过去,今年下放地方的得中士子也还没来得及进京述职。”
“您总不能再行铁律,还跟以前一样宁杀错不放过,将沿路官员尽数斩杀吧。”
“要是这样,即便每年都开设恩科,民间士子入朝的速度,也抵不住你杀官的速度!”
“那”
“若真有与贼人勾结的官员,定然是不能饶恕!”
听到朱标这么说,老朱这才放心了下来。
“至于让官员回去写什么罪己诏书,儿子自然也知那是胡扯。”
“儿子放他们回府,乃是为了让那些与浙江官员勾结的朝中大臣赶紧写信通知,锦衣卫好从中截下书信。”
“从两者交往的书信中,不仅能查到老妇身上的冤屈,其他冤屈也能知晓。”
“如此,儿子才好知道朝中究竟哪些官员与江浙世家勾结。”
“儿子才能知道,那些个江浙之家究竟都做过些什么欺民乱法之事!”
和老朱大刀阔斧的性子不同。
朱标更愿意从长计议,将已有的奸佞之人一网打尽。
当着文武百官处置,杀数百名贼人固然解气,也有不错的震慑效果。
历史上的朱元璋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无论治贪还是治奸,洪武皇帝都秉承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铁律惩之。
可无论是治贪还是治奸,老朱的法子最多不过是太平几年,而后奸佞再起。
就比如自洪武开朝以来,治贪都是极严,原本的历史中也出了个空印案。且不说空印案涉案官员是否全都该杀,仅说老朱惩治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