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也的的确确折腾了寻常百姓。”
“就更不用说你命泉州百姓迁居到东藩岛,还有召凤阳百姓回乡耕种。”
“嗯”
“标儿,咱听你爷爷说过,咱老朱家祖上乃是沛县的金户,交不出租子这才举家淘到了凤阳。”
“到你爷爷那辈,咱家又他娘的没钱交粮,你爷爷、你奶奶全都是活活给饿死的。”
“你说说,寻常百姓们求得究竟是什么?”
“轻徭薄税,家有余粮!”朱标不加思索,当即回道。
“还有便是安定。”老朱语重心长,认真说道,“百姓们只求能吃上饱饭,只求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但凡有一份口嚼,你爷爷不会逃到凤阳。”
“但凡不至于活活饿死,咱也愿意当一个安分守己的顺民。”
“所以啊,标儿。”
老朱语气一顿,随即眸光深邃,看向朱标意有所指=道:
“你那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之策,长远看来对百姓自是极好。”
“可眼下,也终究是折腾了普通百姓。”
“先让百姓过几年安定日子。”
“先让咱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再说。”
“至于读书识字,人人向礼,终究还是要一步一步来。”
“嗯”
听到这话的瞬间,朱标身体一震,目光很是复杂的看向老朱。
无他!
只因在朱标的计划里。
为了消除世家门阀的阶级门槛,为了弱化世家门阀,朱标真的打算提高大明百姓的识字率。
毕竟如今的世家无非是拥有教育资源,掌握着读书识字的权利。
因此世家子弟相较于寻常百姓,就更容易入仕及第。
也是因此,世家的生命力才能如此顽强。
无论哪家哪姓当了皇帝,他们都能进入朝堂,保证一家富贵。
可让朱标意外的是,自己的这个想法从未与老朱提及。
老朱又怎么就知道自己竟有这个打算。
“爹,您”
“你想问咱怎么知道的?”
“嗯!”
见朱标重重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