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499章 大明经济转型(2/3)
    “若是有人得了土地却不事农桑,岂不是辜负朝廷一片好心?”

    “大叔这话说的极是!”

    妇人重重点头,出言赞同道:

    “朝廷对俺们的确好的太多!”

    “先前咱们村每家每户就那么几分的薄田,只能给城东的大户魏家作佃农。”

    “年初的时候,朝廷将魏家的土地分给了咱们村的百姓。”

    “每家每户的土地,比以前要多的多了。”

    “而且还不用给富户交租子,朝廷只收些税银。”

    “凡家里有人当兵,或是在三司做工的还能免去役银。”

    “咱们这些人的确不能辜负朝廷的苦心。”

    “那你方才还说有些人家不种地,用男人寄回来的钱财过活?”

    面对老朱的不解,妇人语气平常,继续说道:

    “若是能耕种,自然没人愿意把家里的地给荒了。”

    “可是大叔,男人在外面干活,当媳妇儿照顾公婆不算,还要照看小的。”

    “地里的活自然会丢下。”

    “平日里街坊四邻倒是能帮衬一些,可秋收农忙的时候,家家都是人手不够,谁还顾得上旁人?”

    “再者说了,男人寄回来的钱也是够用,一家几口又不指着地里的庄稼才能活。”

    “嗯”

    听到这话,老朱脸色愈发阴沉了几分。

    只不过这才老朱倒是没有急着开口,反而坐在原地,凝眉沉思了起来。

    这妇人说的不假。

    土税改革,百姓农户手上的田地多了,而且还不用再交租子,只需向朝廷交些税银。

    加上家中青壮当兵,亦或是到凤阳三司做工,每月都有银子寄回。

    表面看起来,如今的日子的确要比先前好上太多。

    甚至就如眼前这妇人说的那样,一年到头还能存些银子。

    可这样的繁荣在老朱看来,却有几分空中楼阁的意思。

    青壮参军倒是无可厚非,毕竟国朝需要养兵,这是必然的。

    可凤阳三司的存在,是否让年轻人都太过浮躁了一些。

    原本老朱定下国策,百姓往来需要官府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