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再拜后,刘伯温缓缓起身,向后退去。
直至退出谨身殿后,他方才转身朝宫外走去。
而此刻殿内众人,甚至就连朱标也默默看向刘伯温离开的身影,兀自出神。
诚然!
刘伯温触类旁通,精通多种杂学,饶是后世才具完备的经济、民生之策,他也能说出个大概。
单以知识储备而论,朱标本该同那刘伯温最为意气相投才对。
可也正因如此,刘伯温博闻广识,每次谏言却都对朱标所定之策多有异议。
不只眼下,不只先前。
如今西南建造粮仓,前些日子发售低价粮,刘伯温都是反对朱标行策的重要劝阻之人。
并非朱标小心眼,容不下谏臣言官。
只因刘伯温所言多半还是有些道理,想要彻底说服他,朱标则必须要将后世华夏经历的种种苦难尽数告知于他。
且不说朱标身为帝王,不可能大肆鼓吹怪力乱神,将自己穿越之事,将后世所知尽数告于刘伯温。
即便朱标愿意如此,恐怕刘伯温也断然不会相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标乃是借助了后世所学,方才在如今大明众人之中显得很是聪明,洞察所有学问。
而刘伯温却并非如此,他才是真真正正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方才了解到了经济、民生诸多学问的雏形。
也正因如此,朱标注定没法与刘伯温同路而行。
一个是借助后世无数先学前辈的经验,筑起空中楼阁的假公子。
一个是凭借自己才智,精通诸多杂学,砌成通天楼阁的真夫子。
就好比一个是荣国府的贾公子,一个却是金陵城中的甄宝玉。
如此,朱标又怎能与刘伯温同行。
自己又怎配的上与刘伯温同行!
待刘伯温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中,朱标双腿失力,默默坐回到凳子上。
“陛陛下,伯温他”
“罢了。”
不等李善长开口,朱标冲几人随意摆了摆手,沉声低哼道:“朕有些乏了,诸卿退下吧。”
“这”
“臣等告退。”
见朱标已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