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所谓的罢官那么简单,当以直接革除功名优待,三代以内不得任何一人,参与任何科举选拔考核,乃是真正的直接贬为庶民。”
直接革除功名优待,三代以内不得任何一人,参与任何科举选拔考核,乃是真正的直接贬为庶民?
此言落罢。
整个太和殿中,所有群臣面色骤然狂变,原本寂静无声的群臣,瞬间变的哗然了起来。
倘若之前,朱高煦的言语,乃是对他们的警告和警醒,那么现在的言语,以及后续重定的处理方式,则就是妥妥的要他们这些个人的命,或者说乃是直接要动他们的命根子的节奏。
同时也让群臣明白,当下的局势这是,汉王朱高煦看似今日乃是处理,那些个为非作歹的人,实则怎么看、怎么都感觉,像是真正的意图,乃是奔着他们这些人来的一样。
当下的行事,亦是伴随着朱高煦最后的三句话,给变的无比严峻了起来。
这是要釜底抽薪,直接彼此撕破脸,要直接硬刚和对上的节奏啊!
而且
就朱高煦最后的这三句话,则亦是无疑的告知他们,此时此刻的汉王朱高煦,乃是已经彻底摸清楚了他们这些个人底线和命脉,要动手拿捏他们这些个人的命根子。
同时也让场中剩余的群臣,于当下的情况下,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寒窗苦读几十载,他们这些个人为的是什么?
真的是为了做官吗?
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做官,因为做官整个事情上,只能够说是来自权力的依托而已,并非是能够给予他们真正最大的利益。
而真正于他们这些个人而言,最大的利益,则乃是寒窗苦读几十载,功成名就之后冠以他们头上的功名优待,说的再直白一点,则就是朝廷对于读书人的优待。
其一是免役,只要进了学,成为秀才,法律规定可免户内二丁差役。
明朝里役负担是很重的,要是有二十亩田地的中农,假如家里不出一个秀才,一轮到里役,便得破家荡产。
以此,一个县里秀才举人愈多,百姓便越穷,因为他们得把绅士的负担分担下来。
其二是可以有奴婢使唤,明制,平民百姓是不许存养奴婢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