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大明摄政 > 第380章 戚景通(1/3)
    你说一句春不晚,真的有人溺死在江南

    经过不懈的努力,昆山的雨虽然依旧未停,但也在好的方向转变。

    依旧是传统的水灾治理办法,加固大坝,疏通河道。

    堵不如疏,早在数千年前的都江堰工程、甚至神话传说的大禹治水时期,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只有让水能更好、更快的流走,坤县这个低洼地区才算真的走出来水患的限制。

    而好巧不巧的是,浚疏河道的水利工具早就在西北大救灾之前就被朱厚炜给搞了出来。

    极具科研精神的朱厚照童鞋更是在“驱泥引河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创新,弄出了属于他的“镇国公”型水利工具

    借助着这现成的崭新工具,再加上昆山上下对千年水患心中憋着的一口气和镇国府强大的经济支持下,治理工作可谓是相当的顺利。

    多日忙碌下来,石禄虽然因为身先士卒站在一线治理水患的原因疲惫的厉害,但眼中却满是光芒。

    他上任这些时日来面对的最大困难,历任昆山知县都束手无策的苦事,居然真的要在他手上解决掉了!

    感恩殿下!

    石禄心中不由感慨,若没有当初有过一面之缘的蔚王殿下,没有镇国府接手此事并对他们昆山鼎力支持,昆山水患难有机会完全治理好啊。

    还有二位钦差,这些时日比他都还要猛,他石禄虽然身先士卒,但终究是个文官,气力都比不上常年干农活的平民百姓。

    但王崇、朱烈这二人组是真猛啊,不论是他们随行来的侍从还是他们自己那都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普通人根本比不上。

    论一线的办事效率他们绝对是断层的遥遥领先。

    “这二位钦差应该便是太子殿下和蔚王殿下所开设的书院或者是军校的生员吧。”石碌心中暗暗猜测。

    不论是私塾、世家还是勋贵的后代他石碌都见过许多,优秀的不在少数。

    但却从未有一人给他如王崇、朱烈身上的那般感觉。

    想来,也只有那小小年纪就考中进士的蔚王殿下、那仕林传言中天资卓绝却“不拘一格”的太子殿下还有那凭一己之力辩倒诸多大儒为新学奠定不败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