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大明摄政 > 第611章 宋明海上贸易的差异(2/3)
这基本国策也从未改变,一直传到现在。

    其二,大明和前宋对海上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

    前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就是很纯粹、很彻底的经济活动,不带有任何一丝政治色彩。

    就像完颜九妹说的,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搞钱、搞钱、还是taa的搞钱。

    为了更好的到外面去搞钱,宋朝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航海科技大发展,宋神宗时期甚至就出现了万料神舟(排水量约600吨)。

    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贸易交流,更是建立了一系列的蕃市让外人、胡商来此经商,建造\"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设置\"蕃学\",方便外国商人的子女读书,甚至制定了管理外国人的法律给予那时来华的外邦商人合法的政治身份,提供政治、法律层面的保护。

    他们,将纯粹的搞钱活动发挥到了极致,即便扯上了政治,也是在用政治搞钱。

    而大明则不同,抛开太祖朱元璋时期少数很快便夭折了的海上贸易,其后最着名的莫过于郑和下西洋。

    但人家郑和的根本目的,不是去搞钱呀。

    虽然有一些话语是说,郑和下西洋是去找乖乖的大侄子去的,但结合太宗永乐皇帝的一生,其实不难看出,这下西洋更多是一种对功绩的追求,为证明自我开拓赚取功绩的政治手段。

    郑和下西洋,让大明在西洋诸国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甚至还因此收获了旧港宣都司等海外领土让大明的版图空前扩大。

    但它主要的成果点基本都在政治效果上,经济效益方面嘛

    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惨不忍睹

    郑和七下西洋,对大明的财政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助力,相反,因为“朝贡体系”的存在,每次随着郑和回来朝贡的使者都等得到大明的慷慨赏赐。

    虽然因为下西洋,让“天天开心”获得了跟他偶像地表最强碳基生物一样的万国来朝待遇,但这冤大头一般的大把撒钱行为,也让大明本就显得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

    其实,这倒也不能全怪朱棣。

    藩王造反上位,皇位得来不正,大侄子离家出走这让朱棣急需获得其它国家的认可,这万国来朝大撒钞票证明自己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