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两方面都具备的太子,是有着其他皇子所不能拥有的待遇,因此从实际意义的角度,朱标也只能是唯一的继承人。
朱标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在协助朱元璋处理政治事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力和决断力。他的威望和影响力不仅仅来自于他的地位和权力,更来自于他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
因此,朱标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位有权威、有智慧、有能力的领袖人物。他在家庭和官僚体系中都有极高的地位,而且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也让他在弟兄们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宋濂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孩子们学习经典文献、历史故事和道德规范。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德行和礼仪,让他们学会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此外,宋濂还教授孩子们书法、绘画等技艺,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大孩子逐渐适应了学习生活,他们的德行和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朱标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朱家后代的家教传统也逐渐形成,为明朝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宋濂也不多说,开始了讲学,他不去看书本的内容,先讲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这个的内容,举了很多例子,也讲了出处。全程没有之乎者也,也不看书本,开玩笑,放眼江南,敢称大儒的有几个,要问对儒家经典的熟悉和理解,无出左右,几个人至少是听进去了的,尤其是朱棣,听到了原汁原味的古文讲解。这下没有闹腾了。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朱元璋下诏撰修《元史》,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官。这时的皇家机构基本运作正常了,宋濂在初期平稳后,重点对太子朱标进行单独讲学,当然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而是坐而讨论课题了。那几位皇子的基本作业由宋濂负责布置。宋濂在负责撰修《元史》后,安排两个人予以指导,每旬过问一次,讲一次大课。不得不说,几个人的学习在半年的时间内突飞猛进。尤其是朱棣,毛笔字也进步了很多,在论语理解上常有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宋濂的肯定。
这一日,大课结束后,宋濂单独留了朱棣,宋濂说:“四皇子这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