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sci2区,if也有73,一般都在5以下,怪不得是。”
“这两篇论文,足够博士毕业了,当本科生论文,大炮打蚊子啊。”
“强哥就是强,拿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来讲,就问教授压力大不大。”
“很多院士都没拿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呢,别说一般教授了。”
“听说郝强继续读研读博,到时候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
郝强轻咳两声,现场立即安静下来。
他打开讲台上的笔记本电脑,点开准备好的第一个ppt,标题为《三元锂电池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交互和集成》。
点开第二页,就是目录页,一共七项,有论文背景、问题所在、问题分析等细项。
就算看不懂内容,看到目录后,脑海里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ppt做得精致,屏幕上字数并不多,但图文结合,外行人看上去也感觉思路清晰,比较容易听明白。
刚开始,很多学生以为晦涩难懂呢。
郝强接着点开一个视频图标链接,插入一个几分钟的视频,主要讲述论文背景。
几分钟后,视频结束,郝强开始讲为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一步一步地分析,再谈到解决方案,实际应用结果等等。
大概三十分钟后,这个ppt终于讲完,总共25页。
一个ppt当然没法把一篇论文所有细节都呈现完,郝强只是精选了关键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那些大四学生,看完郝强的ppt后,让他们大开眼界,想不到ppt还能这么制作,大部分学生做ppt还不懂使用动画“链接”这个功能。
接着,郝强讲第二个ppt。
又半个小时后,郝强的ppt汇报结束。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几位教授和院系领导向郝强提出了一系列深入的问题。
郝强对答如流,思路清晰,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
这个环节逐渐演变成一场学术交流,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向郝强请教。
当一位媒体记者举手提出与学术无关的问题时,郝强严肃地指出:“请媒体朋友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