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校的判断,让叶夫根尼想了想,回答道:
“那么这也是赫鲁晓夫要访问埃赛俄比亚的原因了?为了粮食?”
现在赫鲁晓夫并不仅仅只是访问埃赛俄比亚,还有叙利亚和埃及。
从表面上来说,似乎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访问,可实际上就是……为了粮食!
“粮食!”
在前往埃赛俄比亚的飞机上,赫鲁晓夫的眉头紧锁着,他看着机窗外的大地,说道:
“去年,我们被一粒粮食伴倒了!”
去年搬到苏联的何止只是一粒粮食。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减产接近1/3。几千万吨的损失,让苏联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让民众挨饿还是进口粮食?
最后赫鲁晓夫选择了后者,一边加大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粮食的力度,而另一边又拿出了黄金从西方市场购买了400万t小麦和面粉。
为了进口这些粮食,他们不得不拿出数百吨黄金!
即便是如此,苏联仍然不得不恢复配给制,以保证人们不至于挨饿,而物价的上涨,也让百姓们怨声载道。
当然对于百姓们的怨声载道,赫鲁晓夫是不曾知晓的,但是他却很清楚,拿出大量的黄金购买粮食的做法是不能够持续的。
“所以,我们需要扩大我们的粮仓。”
随同赫鲁晓夫一同访问的米高阳看着机翼下方的大地说道。
“埃塞俄比亚,至少就现在而言,这里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在几年前,当赫鲁晓夫要开辟非洲的粮仓时,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但是现在哪怕是最顽固的人,也不得不去称赞赫鲁晓夫的眼光。
经过几年发展,埃赛俄比亚已经成为苏联最大的粮仓,苏联的拖拉机在这里开垦着土地,苏联的推土机在这里建设着水利设施,苏联工厂制造的农业机械在这里的土地上耕作着,灌溉着。
还有苏联的化肥提高了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
也正是在苏联的帮助下,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一跃成为非洲的农业大国,但所有的一切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一切都是在苏联的援助和贷款下进行的。而埃塞俄比亚偿还贷款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