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言自语道:
“难道这里住的都是一家人?”
看着祠堂上的牌匾,西蒙的疑惑更浓了——“嘉义堂”。
走进祠堂后,正殿内供的是明朝的历代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皇帝的神位,旁边供的是关羽等人的神位。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写着:
“耻作北朝臣,纲常郑重;宁为南国客,竹帛昭垂。”
不仅如此,祠堂里还挂满了各种牌匾,足足有上百块之多。
作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后,西蒙又和看祠堂的老人聊了起来,从他的口中知道,这个村子都是从越南搬来的唐人,他们是明乡人。
在老人解释着“明乡人”来历后,西蒙终于明白了,他们是明朝末年不甘为异族统治,流亡越南的明人,明乡人原称明香,意指明朝香火,几百年来,他们一直在延续着明朝的香火,至今不绝。
老人颇为得意的指着对联说道:
“这副对联是我们从西贡带来的,当时我们什么都没带,就带了这些牌位、牌匾,现在其它地方挂的都是仿着它写的……”
从老人的口中,西蒙大抵上得知了这个村子的来历——他们来自越南,是为了躲避战火。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西蒙又去了几处新村,那些新村的唐人,既有从富国等地撤回的军人,也有十几年前的难民,还有很多过去几年来的新移民,他们都在这里落地生根,扎根于此,虽然对联上写着“南国客”,可这些“南国客”最终还是融入到了当地,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大马……”
念叨着这个名字,西蒙自言自语道:
“早就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了。”
仅仅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而已,路上他还特意去了几处马来人的村落,相比于新村整洁的环境、整齐的砖瓦房,那些马来人的村落,大抵上都是原始且落后的,他们仍然居住在宛如原始社会一般的竹屋木房里,只有少数的地主,住在带有中东风格砖瓦房里。
贫穷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在学校之中,那些孩子们学习的是国语,之所以学国语,是为了进城,对于这些贫穷的乡下人来说,进城务工是他们摆脱贫穷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