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国君奉为圭臬的法家经典商君书。
再读商君书,结合自己对秦国的了解,荀夫子眼前仿佛出现了大秦历代国君筚路蓝缕,历尽艰辛,至方有今日之强秦的历程。
最终,放下商君书,再度拾起自己所做天论一篇。
乔松显然很有耐性,就这么跪坐在那里,等待着荀夫子慢慢的品读这三本书籍。
时间一点点流过,乔松感到有些口干,便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
略带苦涩的茶水让乔松不禁眉头微皱,但紧跟着茶水入腹,唇齿间却又生出一股回甘久久不散。
有意思……
乔松心中略微惊讶,这茶水相比起自己喜欢的太白云雾,倒别有一番风味。
宛如历尽千辛万苦,终偿所愿,品味甘甜。
荀夫子放下了书,将书本合了起来,开口致歉道:“啊,老朽一时间看入了迷,还望公子勿怪。”
文章本身还则罢了,但这以此物承载文字之方式,却让荀夫子百感交集。
心中烦猜测起秦国的意图。
是的,在见到此物的瞬间,荀夫子便肯定,秦国公子拜师之举绝不简单。他荀况一人,还不值得秦公子拿出此物。
恐怕,拜师为借口,真实意图正是为了儒家而来。
“无妨。品一则好文,如闻雅乐,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乔松回答道。
“以公子之龄,能有如此感悟,着实是令人赞叹。”
“夫子谬赞。”乔松淡淡一笑,然后伸手取出第二件礼物,也就是那些纸张:“以夫子之智,想必已知此物用途。”
荀夫子嗯了一声,让伏念去取笔墨来。
等到伏念归来,为夫子研墨,荀夫子挥毫泼墨,在纸卷上留下了一个苍劲有力的“仁”字。
所谓仁,乃是儒家学说核心。可以说,两千年儒家,便是围绕这一字来演变的。
荀夫子留下此字,可见其用意。
“此物之诞生,竹木之书将不复存在。自此,文华可期。”荀夫子凝视着眼前逐渐干透的墨迹,一脸欣慰的赞叹道。
“夫子所言甚是。此乃乔松手下公输家士子公输越所做,其名为纸,乃是承载文字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