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了双眼,却忘了这背后所隐藏的危机。
“纸张之事,关乎天下文脉。
诚如秦国公子所说,百家厌秦者众,以秦国之力推行,恐适得其反。
然,以儒家之力,便能顺利推行?
非也!
论语季氏,昔日孔子教冉有,季路曾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今日亦然,假使儒家入秦,独自执掌纸张一事,凡诸子百家心悦诚服者能有几人?
无不唯恐我儒家行事不公,联合以制儒家。届时,岂不是自绝于百家?
伏念啊,你身为儒家掌门,真的准备好迎接这一切了吗?”
荀夫子的一番话,犹如炸雷一般在伏念耳边响起,听得他冷汗淋漓。
诚然,诸子百家之间关系本就错综复杂,相互间苟且者不在少数。
以儒墨两家为例,二者均为当世显学,弟子门人遍布天下,为百家之最,但相互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甚至可以称得上死敌。
儒家与墨家,儒家与法家,墨家与阴阳家等等均是如此。
原着中,张良想要请荀夫子救治医家端木蓉,为何绕那么大一个圈子,还不是因为儒墨之间本为敌对,害怕荀夫子知晓端木蓉墨家统领之身份之后,不予救治?
而且,这个时代的文人可并不是后世那些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反而武力颇为不俗,一旦争斗起来其凶险丝毫不逊色于战场厮杀,甚至还犹有过之。
毕竟,战场厮杀只要杀人就结束了,而理念之争甚至还需要诛心。
一旦儒家真的独掌纸张之事,届时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诸子百家联合起来先干掉儒家不是没有可能。
甚至于以恶意去揣度,秦国正是不想成为这众矢之的,故此才选择拖儒家下水,以儒家为挡箭牌,故意挑起儒家与百家之争,欲坐收渔利。
“弟子愚钝……”伏念心悦诚服的拜倒,心中那一丝不满顿时烟消云散,诚惶诚恐的请教起了荀夫子:“请教师叔,我儒家该如何抉择。”
一边是独掌天下喉舌的诱惑,一边是成为众矢之的的风险,如今的伏念就好似立于天平的平衡点,进退两难,不知该如何去选,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