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绷着弦儿的,生怕有什么不合理的行为,让袁平觉得不满意,很多时候有些心里害怕的人都会绕着袁平他们走。
现在知道袁平走了,所有人都很好奇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成。
他们都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事情的结果。
“这个事情成不成现在没有准信,但是袁组长对于咱们村人的环境,还有大家伙对于这个种植技术的了解非常满意,他说了让大家冬天猫冬的时候好好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就算是这个试点不成,他也会把他新研制出来的杂交水稻种子给咱们。
要知道那可是最低四百公斤的杂交水稻种子,所以说明年我们的水稻亩产目标是至少四百公斤,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四百公斤,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要是真能够达到四百公斤一亩的产量,用不了两年,我们家就能起新房了呀!”
“现在这日子真的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呀!”
李弘文扶着赵大山站在牛车上对着村口的村民们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番言论,他在话里并没有说实话,把他准备让村里人干的事情说成了袁平对于村里人的要求。
村民们听到他的话也都是一脸的兴奋,他们兴奋的是这个亩产量居然比之前说的三百公斤还要多出一百公斤,这可是他们每年小麦最高产量才能达到的,现在居然轻轻松松的,因为一个人就可以多出这么多。
不少人都想象着这么高的产量,几年下来他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好。
而对于赵大山说的,让他们猫冬时候学习种水稻技术的事,没有一个人反对,都觉得很正常,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毕竟学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种亩产四百公斤的水稻就能够过上好日子,没有一个人会有意见。
赵大山借机把他跟李弘文两个人从书店买的书要拿出来,表示村里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学习,又新买了几本关于种植水稻的书,让大家晚上的时候去大队部里头学习。
当天晚上大队部里人满为患,很多村民在吃完饭以后都自发的来到大队部进行学习,甚至来的晚的人都没有地方坐,只能站在后面听。
这个时候知青点的几个知青就用上了,作为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