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论文,在同龄人中算是非常出色的了。
只是与现在的原帅相比,杨砚确实要显得差了一些,这让杨砚难免会显得心里有些不公平。
要知道,在当初上学的时候,杨砚在盛州大学材料学院,可是仅次于宁晨的存在。
杨砚的话让原帅感到有些尴尬,可是原帅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能力确实比不上杨砚,原帅能够理解杨砚的这种心情。
宁晨倒是相对平静的面对这件事情,想了想说道:
“杨砚,对于过去做过的选择,我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也没有必要因此而后悔。就像当初我收到过水木大学、燕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等的邀请,但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了盛州大学。说实话,在这期间我也犹豫过,我做出其他的选择会不会更好,但这种事情,没有经历过一次,谁又可以真的说清楚呢……”
听着宁晨的话,杨砚心中的负面情绪逐渐消散了不少。
就像宁晨说的那样,这些都是当初杨砚自己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所做出的选择。
就算杨砚真的选择去到宁晨的实验室,也未必就会像现在的原帅这样,因为杨砚和原帅是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杨砚未必能够适应宁晨实验室的环境和身份。
有一个能够以自己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实验室,或许才是杨砚最合适的一种选择。
见杨砚的情绪有些缓解,宁晨继续说道:
“杨砚,就算我们现在不在一个实验室,这也没什么关系,有机会我们还是可以一起做实验的。毕竟我们都是盛州大学材料实验室的老师嘛,而且跨学校做实验的事情我都经常做,跨实验室就更不算什么了。我的实验室,永远欢迎你的到来。”
宁晨倒不是只是在和杨砚说一些客套的话,而是的确有与杨砚合作的意向。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宁晨对于杨砚的思考能力和专业素质都是十分认可的。
如果正常发展下去,在未来杨砚的能力甚至不会输于徐洲。
“晨哥,你这么说,我可就当真了啊!来,我再敬晨哥一杯!”
“好啦,杨砚,今天已经喝得够多了,就不要再喝了。我们还要一起帮天鹏做横向课题呢,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