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奇的大门,门后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奇迹的世界。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惊叹,又有好奇,仿佛想要立刻深入探索这个全新的领域。
坐在屋舍最后面旁听的易华伟暗暗颔首,心中感慨。
不愧是医家遗留下来的奇书,《黄帝内经》连血液循环理论都提出来了。
虽然这本医书假名于黄帝、岐伯,但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或许就是医家的首领,历代“扁鹊”所著。在他们几十代人从医三百年的漫长岁月里,根据无数个病患的症状、反应,精心总结而成。每一个病例都是一块拼图,他们用智慧和耐心将这些拼图拼凑起来,最终形成了这本蕴含着无尽医学奥秘的奇书。
虽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焚《诗》《书》百家语,并颁挟书之禁,只有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禁令之内,这也是上古医药文献如《内经》等得以保存至后世的原因之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暂且不论“兼方”的是非,仅从不验辄死这一立法来看,就足以反映出秦国将医药作为大事列入施政条令之中,这一点十分明显。
在这一时期,师承授受关系不仅存在,在学术上也已出现不同见解。《内经》与《难经》二书中对某些问题的见解不一便是佐证,比如对“命门”的认识、对“关格”一病病机的认识以及对三焦的认识,两书的学术观点各持己见。
清代医家徐大椿曾说:“《难经》其说不本于《内经》,而与《内经》相发明者,此则别有师承,不得执《内经》而议其可否。”“别有师承”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也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学术争鸣就已经存在。
既然这一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师承授受关系和学术理论见解,出现了学术争鸣,那就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产生医学流派的条件。
现存史料《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医经七家包括《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经方十一家有《妇人婴儿方》《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秦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脏狂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