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宣宣又向老板娘打听,洞州人收礼有什么喜好和忌讳。
老板娘道:“不要送鱼,咱们洞州是鱼米之乡,鱼又多又便宜,如果送鱼给本地人,几乎就是嘲笑人家连鱼都吃不起,多贱啊。”
“要送就送糖果、糕点,孩子喜欢,大人也高兴。另外,最近是回南天,腊肉等干货也别送,容易长霉。”
赵宣宣问:“可以送布料吗?”
老板娘道:“送红色的,喜庆!这算贵重礼物了!”
赵宣宣心想:花钱不能大手大脚,如果买礼物的钱超过了住客栈的钱,那就干蠢事了!
饭后,赵宣宣回到马车上,问:“孙二叔,除了送礼物以外,还要付多少借宿费才合适?”
孙二道:“上回石家少爷付借宿费,主人家不收,人家主要是看石师爷的面子。”
赵宣宣又问:“上次你们送了什么礼物?”
孙二挠挠头,仔细回想,道:“好像是两包糖,两包茶叶,两匹布。”
赵宣宣便照着这些东西买,又加两包糕点,然后被孙二带着,去那位故交家登门拜访。
石师爷的故交好友姓付,读书人,秀才出身,而且是个有钱的地主。
敲开付家的大门之后,一个老头顺着两扇门的门缝探头探脑,用疑惑的眼神打量赵宣宣等人。
孙二上前打招呼,笑道:“全伯,您还记得我吗?我是石师爷家的孙二。我带着石师爷的信,来拜访付老爷。”
全伯瞬间想起来了,露出灿烂的笑容,把两扇门都打开,让孙二和赵宣宣等人进门,道:“老爷不在家,坐画舫游湖去了。你们进来喝茶,既然是石师爷家的人,肯定不能怠慢。”
喝茶聊天时,赵宣宣听说多年前付老爷曾经惹过一桩官司,差点家破人亡,而石师爷凭借自己刑名师爷的本事,救付老爷于水火,替付老爷洗刷了冤屈,因此结下深厚的交情。
直到傍晚,付老爷一家五口才回来,付老爷看过信之后,不禁对唐风年高看一眼,热情地接待他们,安排了两间客房,而且还准许唐风年去他家书房看书。
付老爷生有三个儿子,年纪都在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跟唐风年很有共同话题。
付夫人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