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到过,但是我确实不吐不快,同时也算是在向您请教,为什么沈司令明白这样做对自己百无一利,而且对江东局势的影响微乎其微,也一定要留在这里。”
耳熟……
真是太耳熟了。
聆听中的陆子饮,表面上的神情平静无波,甚至称得上冷漠。
但实际上,却已然是看着章小岭急切、诚恳的脸庞,聆听全程时暗暗感慨了无数次。
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话语中的逻辑性,甚至是思维模式。
平心而论,章小岭都至少与沈湖有三成相像。
三成,这听上去似乎很少,基本是随手在纸上画个圆,就可以说与鸡蛋有三成相似的程度。
但要知道,章小岭今年还不满十七岁。
而且还是超凡者,身家清白,甚至是“土生土长”的荧东人,未来还很有可能进入荧东大学就读,如果想参军,还会受到沈湖的直接邀请。
如果再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谈吐神似沈湖”。
说一句“平步青云”,真的毫不为过。
想到这,陆子饮突然有些羡慕章小岭。
他也是这一刻才意识到,章小岭这一类“荧二代”,究竟占据了多少先天优势。
其他不提,单单是信息的获取速度与密度,就远超同龄人。
不过,陆子饮也知道,倒也不能把功劳全推给环境。
毕竟但凡是在荧东生长读书的孩子,都会多少沾染一些沈湖的说话方式。
只不过像章小岭这般,能学出一个神似而非“貌似”的人,确实只有他一个。
至少陆子饮至今只见过章小岭这一个,可谓绝无仅有,其他人就算把沈湖说过的话背得滚瓜烂熟,也绝不比章小岭更像沈湖。
这绝不是陆子饮强行给章小岭脸上贴金,事实上,背沈湖演讲稿的人,在荧东还真不是少数。
荧东本来就是华夏在星海对抗美西方的前沿阵地,沈湖作为对荧东直接负责的领袖,必须经常露面,尤其是在日本对峙时期,沈湖每个月都必须在官方媒体中讲一次月中总结,即便荧东基地各方各面都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新突破,也要硬凑出篇稿子,讲上个十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