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一员,对吗?”
陈悟生在听到刘之野的话语后,瞬间精神为之一振。他拍了一下大腿,感慨道:“嘿!你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王八爷家里的那些信封肯定有问题。
那都是新的信封,【文奎堂】的东西可不便宜。普通老百姓,谁会舍得去那么高档的地方买信封呢?
真正舍得去文奎堂买文具的可都是些体面人、文化人、当时的国府人员。
况且这些信封起码值几个大洋,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混混会舍得买这个,打死我也不信呐!”
刘之野赞同地点点头道:“咱们,先去【文奎堂】查看一下建国前信封的买卖记录。
能一次性买下这么多信封,我相信在【文奎堂】都不多见,他们应该有相应的记录才对。”
“文奎堂”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旧书籍为业的百年老字号书肆。始建于清朝光绪七年,创建人王云端,河北束鹿人。
“文奎堂”原址东城区降福寺街路南。新华夏成立以后,政府对京城的书肆业和琉璃厂文化街进行了整顿和调整,文奎堂遂由隆福寺街迁到西琉璃厂,重新建店营业。
经营新印古籍、古旧书刊、文史新书、碑贴画册等书籍外,还销售与文化有关的商品,如书画篆刻作品、文房四宝、印石,以及瓷器、首饰、景泰蓝小件等。
琉璃厂大街位于京城和平门外,是京城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刘之野几人驾车公私合营后的“文奎堂”,一进门就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
陈悟生招呼过来一个看上去岁数比较大的男店员,“同志,劳驾您给瞜一眼,这信封是你们店卖的吗?”
至于他为什么不找年轻的店员询问,因为他怕年轻的不是建国前就在的老店员,询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来。
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店员,一眼看去便道:“嚯!这确实是我们的老版信封,只不过在建国前就卖的东西了,建国后改版了,没想到您手里头还有呢?”
陈悟生闻言心里一喜,“嗯,同志,我们是公安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