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咱们这一带的大学生可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女大学生了,这可是头一回听说啊!”
“可不是咋地,我老家一个县才勉强出了几个大学生,顶尖的大学生都是凤毛麟角般地存在,真是光宗耀祖啊!”
“是啊!您说,人家刘老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啧啧!您瞧瞧真是一個比一个有出息。
哎,我家狗子能有人家孩子的一半强,我就阿弥陀佛喽!”
“我看您是在想屁吃,狗子能坚持读完初中,就算是您家烧了高香喽!”
“哎,您怎么说话的,我家狗子在差还能比嘚了您家的老三,整个一野猴子……”
自此,刘之若以京城高考状元的身份,一举考入清大,这一消息迅速在大院以及附近的街道上传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个个的人羡慕地是质壁分离的,如同恰了柠檬一样酸不溜丢地。
“听说了吗?隔壁院的那个18岁小姑娘,高考考了个状元,还被清大录取了!”
“早听说了,我儿子与她同班,这位姑娘打小就聪颖过人。她并不刻意努力,但每次考试总能名列前茅,这是天分没得比的。”
“嗯,这家人就是聪明,她哥哥就不提了,在我们东城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嘿!那位可是咱们这儿的净街虎,没看见咱们这边治安多好啊,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乱来!”
有的人见刘竟斋膝下几个孩子教育的个个有出息,就把注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刘竟斋发现许多家长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转到他的班级里学习,甚至有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家长还打算直接将孩子转校到二十二中去。
学校领导层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动了心思,考虑是否让刘竟斋在新学期教毕业班,以提高升学率。
刘之若母校二十二中的校长亲自送来锦旗,代表校方奖励五百元奖金,交道口街道王主任也代表政府送来一千元奖学金。
这笔钱他们家没有选择收,而是以刘之若的名义捐给了学校;作为奖学金,用来补助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们。
在二十二中,他们计划将刘之若树立为一个典范,以此鼓励未来的学子们向她学习,努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