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344章 学习刘之野 赶上刘之野 超过刘之野(3/7)
进入到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现代军事教育。因此,夏红军能够出如此多优秀的指挥员。

    而对于普通的夏红军战士,军队对于他们的要求就是基本完成扫盲,需要能够认识至少认识500个字,能达到写信读文件的程度,如果真的非常热爱学习,那就可以继续深造。

    到了抗战前,夏红军战士的识字率普遍已经达到70以上,另外地30基本上都是新招收的战士,由此可见当时红军整体地文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在部队这个热血的熔炉中,即便是“碎铜烂铁”,也能被锤炼成坚韧不拔的钢铁战士。

    所以,部队的退伍转业战士们,就成为地方上炙手可热的人才。

    他们兼具文化与素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各行各业争相吸纳的宝贵资源。

    刘之野频繁深入部队视察,他的一些事迹也在全师上下传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随着最新一期的《夏国解放军报》上的头版头条,“学习刘之野、赶上刘之野、超过刘之野”把“刘之野训练法”以及刘之野给推上了舆论地高潮。

    至此,“大抓教练员、大办教导队、大兴教学法”全面掀起了全军性地练兵热潮。

    有一次,刘之野在视察某步兵连队时,对部队里正在热衷地“刘之野训练法”又提出了著名的“练兵三问”。

    “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既没有指北针,又没有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到达指定位置?”

    “在各种距离上,在表尺规定的射程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一举枪就把敌人消灭掉?”

    “在两百米以内,在猛烈的炮火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用刺刀、枪托消灭敌人?”

    二师全体官兵听得知后若有所思,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广大官兵亲身体验教学方法、提出意见,进一步集中群众智慧,不断完善教学组训方法,在相互学习、互相探讨的教学实践中,锻炼本领、提升素养。

    总结,“红、活、硬、细、实”就是“刘之野教学法”精神内涵。

    “红”,就是思想红、跟党走。

    以信仰筑牢思想之基、以忠诚厚植制胜之源。牢固树立“全时待战、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