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07章 上山下乡(1/7)
    1968年深冬的一个清晨,京城被一层厚重的寒意笼罩,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行人无不紧裹着厚重的冬衣以抵御刺骨的寒冷。

    今天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二十多度,路上的行人们纷纷被冻得直打哆嗦。

    刘之野迎着刺骨的寒风,匆匆步入自己的办公室。门刚合上,他的通讯员小曲便敏捷地迎了上来,接过他手中的大衣,细心地挂在了一旁的衣架上。

    “首长,早上好!这是刚泡好的热茶,您先暖暖身子。”小曲的声音温暖而恭敬。

    刘之野微微颔首,简短地询问:“今天的报纸到了吗?”

    “已经放在您的办公桌上了。”小曲迅速回应。

    刘之野步至办公桌旁,几份报纸赫然在目,《人人日报》、《解f日报》等整齐排列,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而《人人日报》摆放在最上层,今天的报纸,那头版头条加粗加黑的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刘之野的注意。

    刘之野的面色随之凝重,他毫不犹豫地拿起这份报纸,目光如炬地沉浸于字里行间。

    果不其然……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2月22日,夏国《人人日报》引述了xxx最新指示,号召城市中的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中的广阔天地中,用汗水与勤奋开辟新道路。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一年,无数满怀激情、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响应号召,离开城市走向偏远农村,开始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

    刘之野只有他深处在这个激情的时代里,才明白了,为什么后来会有两千多万

    说实话,面对目前夏国的一些形式,这很有必要。

    一是,这两年,夏s两国因为二是,这对于此时夏国的城市来说,还无法负担起如此多的人口。

    如何安置大量的闲散人口成为了此时的新夏国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此时的农村建设对于知识分子的需求呈现着巨大的空缺,而城市却积压了大量的知识分子。

    既然城市里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如将他们投放到祖国的各个急需发展建设的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