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啊。”
小李闻言来了兴趣,“是吗?那改天我倒要尝尝!”
安五爷今日心情愉悦,与前来采访的小李记者相谈甚欢,颇觉投契,于是热情地发出邀请,希望小李能到他家中做客。“小李啊,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你要是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就跟我回家,咱爷俩好好喝上一杯,如何?”
小李闻言,心中暗自惊讶这位京城大爷的直爽与热情。刚见面不久,便如此诚挚地邀请自己去家中喝酒,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但他也是个爽快人,不愿拂了安五爷的好意,于是欣然应允:“哈哈,大爷,您这么盛情,那我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咱们这就走,好好喝上一顿!”
“喝酒岂能无好菜,大爷您请我喝酒,我就请您吃菜,成吗?”
于是,两人购置了丰盛的酒菜,随后坐上了安五爷那辆标志性的三轮车,一路颠簸着返回了充满古韵的南锣鼓巷。
三轮车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巷弄间回荡。
安五爷一边蹬着车,一边向坐在身后的记者小李讲述着这片区域的历史与变迁。
小李是东山省省报的记着,在当地宣传领域里颇有名气,他来京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四九城的故事,所以非常乐意听安五爷讲古。
让安五爷没想到的是,这意外的一次相遇,后来竟然给【燕京】啤酒带来多大的宣传暂且不提。
且说,小李瞧着这年月的四九城街头,行走之间看到地依旧是计划经济的影子。
日常生活从米面油盐到自行车家电,还是样样都要凭票购买。
国营单位宛如大家长,包办了工作和物资分配。
尽管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可能依旧紧紧巴巴,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开始越来越好了。
京城的三轮车也是一个亮丽的风景。
三轮车不仅是送货的好帮手,也是很多人的生计工具。
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跟安五爷一样的三轮车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卖酱菜、卖蔬菜,甚至推着板车卖冰棍。
这些小贩看似普通,实则有的人还是国营单位的员工,每辆三轮车便是一个“移动零售部”。
“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