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切仿佛又被复刻了,在法国发生动乱并且改朝换代之后,比利时的局势也变得越发动荡不安起来,作为靠近边境线的大城市,里尔市的名流显贵们自然也能够感受到那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感。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艾格隆喊出这个口号的时候,他们本能地感到了惊慌——他们害怕年轻气盛的罗马王,真的凭借一腔热血和野心,介入到比利时的动乱当中,进而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经过了长达20年的战争,他们都已经厌倦了,只想着在和平年代通过商业积攒自己的财富,他们不想又回到那些动不动就货币贬值、金融动荡的时期。
正因为对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心有余悸,他们自然也没有给艾格隆热烈的回应。
眼见人们迟迟没有回应,艾格隆的随从们开始纷纷鼓掌,而这时候其他人才如梦初醒,纷纷抬起手来鼓掌,“啪啪啪”的掌声虽然密集,但很明显有气无力,和刚才的热烈情绪已经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了。
艾格隆对人们的这种反应心知肚明,这些官员和实业家们恐惧战争,害怕被比利时的事端卷入到一场新的大战里面,这是非常正常的想法。
而他刻意在这种公开演讲当中表现出对比利时革命运动的支持和同情,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他控制了措辞,没有进行任何武力威胁,只是出于“法兰西的利益”对此表示了关切,甚至没有明确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敌人,这就让他处于一个进退自如的位置上,他同情比利时人没有任何人可以从道义上反驳他。
其次,他正是想要利用比利时的动乱,尽快推动他和英国的和解,并且把比利时地位问题尽快摆到谈判桌上。
为了英法的和解,比利时的独立是必须实现的,法国也不得不放弃对这里的领土野心,转而只能追求经济扩张,这并不能够满足民族主义者们的胃口。
所以,与其最后被动地表示“接受”比利时独立,不如先热炒自己对比利时人的同情,到时候正好顺理成章地鼓吹比利时独立,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主动为之了,也就不用承受那么多的非议。
当然,这么做也并非没有副作用——他现在等于是在公开挑起国际矛盾。
虽然他现在还并非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