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梨带两人寻了处客栈睡上一晚,第二日清晨便去回春堂接人。
回春堂大夫年近七旬,头发花白,下巴留了胡子,穿着灰扑扑的细布衣裳,和药童一人背了个藤筐。
“这是……”苏梨望着两个藤筐。
“是这样的,我师父听说杏花村背靠着山,想去采些药,铺子里有些药已经不够用了。”药童挠挠脑袋。
田桂兰急忙摆手,满脸堆笑地说:“大夫,您这可真是太客气了。哪能让您亲自动手呢?我家人多手快,您只要告诉我需要哪些草药,我回头就让他们几个小子立马给您上山采去。”
老大夫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精明地笑了笑,仿佛对这般热情颇为满意。
“这倒也成,不会让你们吃亏的,你们上山去给老夫采药,这一次的诊金老夫给你们免了。”
“不可不可,您远道而来,诊金该是多少就是多少。”苏梨语气温和而坚定。
“那你们也得听我的,药草我们药铺收了,按收货价给你们,绝不占你们一分便宜。”老大夫脾气倔的很。
药童见师傅脾气上来了,连连眨眼跟苏梨打眼色。
“听您的就是,时候不早了,大家快些上车吧。”苏梨哄道。
老大夫这才慢慢瞧她一眼,上了驴车。
陈风晚赶着驴车往回走,街市上人来人往,不知经过哪条街,忽然停了下来。
苏梨探头往前看。
“怎么停了?”
“夫人,前面排队的人太多,把路拦住了。”陈风晚拿鞭子指了指前面。
只见人群涌动,肩挨着肩,脚碰着脚,连绵不绝的队伍如同一条不见首尾的长龙,蜿蜒曲折地向前延伸。
最前方,是一家熙熙攘攘的米粮铺。
苏梨眼皮不自觉地跳动,知府夫人的话语在脑海中回荡。
——若是家中有条件,尽快搬来城中吧。
“娘,我下去看看怎么回事。”
不等田桂兰答话,苏梨哧溜一下,跳下驴车。
她走到一个老伯面前。
“伯伯,你们怎么都在排队?是米粮又涨价了吗?”
老伯瞄苏梨一眼,见是个小姑娘,想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