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
孙燧,明朝中期的一位杰出人物,其传奇的一生始于天顺四年闰十一月二日(1460年12月14日),诞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据传,其母李夫人孕期有异梦,见双日争辉,且分娩之夜,天象异常,五彩云气贯室,似乎预示着孙燧非凡的一生。[47]
自幼年起,孙燧便展现出超凡的学习能力。五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其记忆力与理解力远超同龄孩童,能够轻松背诵所学,私塾教师惊叹之余,预言孙家必因他而兴盛,此乃先祖积德之报。[48]家庭聚会中,孙燧与姐夫邹儒的对句游戏,再次验证了他的聪颖过人,赢得赞誉,被视为家族之光。[49]
更有奇遇发生在成化四年(应为误记,实际时间应在其后),一位相士偶遇孙燧于谢家山石筠堂,被其朗朗读书声吸引,断言孙燧未来将成就显赫,具备大人物的气质,虽微词其脖颈略短,但仍认定他是国家未来的栋梁。[50]同年,孙燧的文章才华已为乡里所知,其文风雄浑又不失雅致,同乡文人黄珣、杨守陈阅后赞不绝口,认为其成就将来可比肩甚至超越前辈。[51]
孙燧的才华在科举路上得到进一步验证。成化十二年(1466年),他成为邑庠生,正式踏上科举之路。及至弘治五年(1492年),孙燧凭借对《易经》的深刻理解,在浙江乡试中拔得头筹。次年,即弘治六年(1493年),他不负众望,高中进士,正式开启了其波澜壮阔的仕宦生涯。
二、步入仕途
孙燧自弘治十年(1497年)踏入仕途,担任刑部贵州司主事起,便以其严谨的执法态度和深厚的法律素养赢得了上司的青睐。时任刑部尚书白昂对孙燧颇为赏识,委以掌管各司奏章的重任,同事遇到难题亦常向他求教,足见其在刑部的影响力。
四年后,孙燧晋升为刑部江西司员外郎,继续在司法领域深耕细作。到了弘治十六年(1503年),孙燧的仕途再上新阶,成为刑部江西司郎中。期间,他不仅在南畿主持重大案件的审理工作,还在江西成功平反诸多冤案,展示了其公正无私、精于法理的一面。这些功绩引起了当时政坛巨擘杨一清的注意,两人共舟北上,孙燧的学识与见解让杨一清大